近日,記者驅車到某鄉鎮采訪,由于路不熟,在一岔路口跑錯了道。兩三公里后,路況越來越差,得知走錯后趕緊調頭。此后,每到一個岔路口,我們就停車問路。20多公里的路程,竟折騰了一個多小時。
一路上,像記者這樣誤入“歧途”的,還有幾輛懸掛外地牌照的小車。
近些年,我市鄉村公路越修越多,公路等級也不斷提高,可配套設施建設卻差強人意。在城區道路上隨處可見的指示牌,鄉村公路上難覓蹤影,給過往司機特別是外地車輛帶到很多不便。
是鄉村公路修不起指示牌嗎?非也。與十多萬、數十萬元一公里的水泥路、柏油路相比,豎幾塊指示牌應該投入不了多少錢。
是鄉村公路不需要指示牌嗎?非也。隨著鄉鎮、村組資源的開發,鄉村觀光旅游的走俏,越來越多的城里人、外地人來鄉村投資和休閑,他們不僅需要公路之“通”,還需要方向之“達”。
小小指示牌,折射出一個地方的發展和開放形象。在廣東、浙江等沿海發達地區,每個鄉鎮、每個村組都設有統一制作的道路指示牌,不僅方便了過往司機和外鄉人,還成為鄉村公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。在我省襄陽、黃石等市,鄉村公路主干道也開始設置道路指示牌了。作為新興城市、后發城市,咸寧有關政府部門也應高度重視,積極行動,花小錢辦實事,惠民生樹形象。